关于Windows Vista

搬自知乎回答

我是那种极易被好看的事物吸引的人,所以买电脑或者选系统也挺看脸的,但我没能再找回过当年Vista带给我的惊艳。

属于我自己的第一台电脑是2007年(还是2008年来着)家里托修电脑的亲戚买的戴尔Vostro1400,酷睿2duo处理器,2G内存160G硬盘,里面装着Ghost版的XP sp2。

那年我上初二(还是初三来着,我们是五四制),对电脑的认知水平还局限于微机课和暑假班所学到的那一丁点东西。最初我甚至意识不到自己电脑里装的系统是XP,意识不到系统是可以换的,意识不到蓝色任务栏的XP跟学校里灰色任务栏蓝色壁纸的Windows2000有什么区别。

那时候有个笑话,说“买电脑不上宽带,等于刚结完婚就出家当和尚”。当时“网络是把双刃剑”这句话经常被提到,我又属于成绩不稳定的那种,爸妈为了防止我沉迷游戏(沉迷个锤子,我连空当接龙都不会),没有给电脑联网。

没网可上的电脑与其说是个有吸引力的玩具,不如说是一件惹人羡慕的装X利器,毕竟那会儿在我们这个县城里笔记本还不是人手一台。班上同学羡慕我有一台属于自己的笔记本(而不是家人共用的),我自己也蛮自豪,虽然实际上我并不觉得这块砖有什么好玩的。

没有网络,我所能玩的,只有随着盗版XP一块预装的各种软件。但是没网也并不是坏事,由于你能够获得的信息有限,所以你会更集中注意力,也更容易对电脑上某些功能进行深入探索,尽管这种探索是盲目的。

我玩了些什么鬼呢?我尝试各种电脑的设置来观察这些设置会对电脑造成什么影响;我在Word里敲出一篇篇来自《意林》《知音》或者某些旧书上的文章,然后每行设置成不同的字体和颜色;我拿鼠标在画图工具里涂涂画画;我用外挂的摄像头拍一些模型或其他小物件儿,用千千静听听电脑里自带的唯一一首歌——梁静茹的《宁夏》。

直到我初三的下半学期,家里才买了那种酷似U盘、里面插张SIM卡的上网卡,印象里网速最快的时候是25~30k/s,这在当时也算是极慢的。而且我到现在没搞明白他们为什么要用这种死贵还死慢的上网卡而不是装相对便宜的宽带。

有了网,能玩的就多了,比如尝试登录那些经常出现在电视上的网站(新浪搜狐等等),比如疯狂搜索那些当时超级感兴趣的事物的资料和图片(各种军舰,汽车,还有郑智化啥的),比如把信息技术课本上的那些界面看上去有意思的软件下下来(Flash8、PC logo、金山画王等等)……当时觉得不玩游戏的我可真是个好孩子……

前面说过,当时电脑并非像现在人手一台,那会儿谁买了新电脑跟几年前谁买了新手机一样,都算不小的新闻,男生们私底下炫耀的也是自己的配置有多高。初三的同位买了台新电脑,我们俩就聊起了电脑。

她问我:“你电脑是XP的还是Vista的?我让这个Vista烦死了。”

我:“……啥意思?”

“你就说你开机界面是蓝的还是黑的?”

“没注意啊……”

回家开机,特地留意了一下,得,别问蓝色黑色了,写着Windows XP呢。

然后我就搜了一下Windows Vista是什么鬼。

打开百度百科的词条(现在的相关词条已经跟当时完全不同了),介绍说这是个改变极大的系统,虽然大多数高大上的内容我看不懂(就是现在也不全懂),但里面有张Vista的界面截图,可能是为了尽量多地展示这个系统的特征,那张截图上开了很多个窗口,其中还包括Windows Media Player,播放按钮那一片是半透明的,其他窗口的边框也是半透明的。

当时百科词条里的截图类似这样,但这张图是我自己截的。电脑是白菜价淘的二手松下CF-C1,软件也尽可能用与Vista系统同时代的版本,老系统配老软件配老电脑,原汁原味。

我靠

好看啊!

其实用现在的眼光看,Vista的界面设计是有点过时且略显繁复的,但有钢板一样的Win2000和彩色橡皮泥一样的XP作衬托,Vista惊艳得让人心跳加速且迸发出强烈的占有欲——说真的,上一次有这种体验,还是某年在我舅家翻看一本《模型世界》的时候。

那我应该怎么才能拥有它呢?

看了下百科词条里的配置要求,我的电脑是够的;

又翻到升级可能存在兼容性问题、某些文件会被删除、要转NTFS……看不大懂,不过我当时想的是只要能升级,怎么着都行;

至于怎么升级,反正我家有个会修电脑的亲戚;

然后我翻到了售价……没记错的话home basic是四百多,ultimate是1000+——我中午在学校吃饭一天才五块钱呐。

虽然感觉与Vista缘尽于此,但因为关注Vista的缘故,我了解到了不少跟系统有关的东西,包括当时被称为“微软未来的系统”的Windows7,以及如何将XP装扮成Vista的模样,后者在当时似乎很流行。

XP仿Vista在现在看来蛮可笑的,但当年有很多类似“XP仿Vista美化包”这样的软件,安装以后,开始菜单图标声音主题乃至鼠标指针统统给你换成Vista的样子,任务栏和标题栏可以通过外挂的小程序调整透明度(但不是毛玻璃效果)连Vista标志性的侧边栏都有国产替代品,还不止一款,我用的应该叫八戒什么。

用过美化包XP确实有点内味儿了,尽管点开一个程序出来的还是XP的东西,毕竟假的就是假的,就像名画的临摹作品,细节和神韵总会比原作差。那会儿我用电脑干的最多的事之一,就是如何让我的XP看上去更像Vista。

期间找修电脑的亲戚修电脑,弱弱问了句:“能装系统吗?”

“装啥系统,Vista吗?”

激动地点点头。

“Vista不好。”

“等Win7出来盗版的我给你装Win7。”

呃,我大概能理解为啥喜欢某些明星粉丝会骂那些说自己爱豆不好的人了,自己的爱豆被骂,实际上等于自己的审美和爱好遭到否定。

不过我属于极端内向的人,人家说了不好,我也没多说什么,修好电脑,谢谢人家,走人。

回来就开始搜“Vista系统下载”(早干嘛去了),一搜,不得了,有的是。

找了一圈,找到了“雨林木风Vista精简版”。那个页面详细介绍了这个盗版系统里都有什么、怎么装、故障怎么排除……花花绿绿的字写了好几页,现在很少能见到这么详细的介绍文字了。总结一下就是,这是一个旗舰版系统,可以装成精简版也可以装成完整版,可以刻光盘装也可以在硬盘里装,装系统只会删除C盘里的东西。

看得我血脉贲张。

因为你知道,你很可能因此不花钱就能圆了自己的夙愿,你能得到一个真正的Vista系统,尽管它可能跟微软官方的有点不大一样。

虽然现在装系统跟玩儿似的,不过当时的我第一次尝试装系统,还是很忐忑的,生怕把电脑弄废了——与其怕电脑出问题,倒不如说是怕挨骂。

那个镜像大小应该是2.5个G,用上网卡下的话得下到猴年马月,毕竟下个几百兆的软件都得放一晚上。

于是我去了隔壁我妈的朋友家蹭网,下载速度应该是每秒几百k的样子,当时觉得飞快(因为从一开始就备受上网卡的折磨,到现在我还觉得1M以上的下载速度就是快的),当迅雷那个标志性的提示音响起来的时候,我心里就像要掀起新娘盖头,或者会见一位数十年未见的旧交那样激动,小孩的满足感就是比成年人来得容易。

安装比想象中顺利,几乎是一气呵成,进入桌面前的最后一次重启,黑色背景下滚动的进度条走了挺长时间,随后黑屏,一个圆形的Windows标志出现,闪了闪光,进入欢迎界面。

随后装了各种驱动,不然Aero效果用不了,开启了毛玻璃效果后,我将那张系统自带的、跟黑色任务栏和半透明效果极搭的风景设为了壁纸:

随后就是对新系统的各种尝试,微软对这个系统显然寄予厚望,许多精致到有些华而不实的小心机像彩蛋一样层出不穷,比如:

1、打开一个文件夹窗口后,窗口下方的详情栏,右侧的带状图形有一个漂亮但不易察觉的动画效果;

2、鼠标悬停在侧边栏位置时,侧边栏的透明边框会有一个相当有仪式感的出现方式;

3、切换窗口时有一个华丽的3D效果,这个设计后来延续到了Win7;

4、开机界面,似乎开发人员觉得意犹未尽,搞了两个开机界面,滚动条过后还有一个发光的圆形Windows标志;

5、开始菜单用户头像的位置会随着你选择的菜单下项变换图标,这个功能也延续到了Win7,不过单讲图标本身的话,我个人觉得VIsta的绿色半透明文件夹标要比Win7的好看。

Vista的整体视觉风格是带有一丝邪典气质的,不论是XP,还是作为“Vista plus”的Win7,都不具备这种气质,这种气质的由来,与Vista使用的黑+透明+暗绿的整体配色有一定关系。

现在看来,过多的特效让这个系统显得有些杂乱,但这并不妨碍它那些不经意的小心机带给人的惊喜,当时的我从中体验到了十足的满足感,正如评论区那位仁兄所说,光玩系统就够玩好几天的。

当然,不吃配置才怪。不过所幸,当时我的电脑运行Vista还是没问题的。

毕竟是时隔五年的脱胎换骨,Vista除了华丽的视觉效果外,一些相较于XP显得更为人性化的设计也可以带来足够的惊喜,我个人最喜欢的是磁盘容量可视化设计、可以通过滚轮任意调整图标大小的设计,以及随处可见的搜索框。这种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延续到Win7上更是被发挥到了极致,这是后话。

下次去修电脑的亲戚那的时候,我特地给她看了我自己装的系统,这次她没说不好,反而夸我很厉害可以自己装系统。

纵然Vista英年早逝且到现在名声也不怎么样,但我在换Win7之前,这个系统出岔子的情况几乎为零,比之前的XP稳定得多,而且兼容性也并没有大家说得那么差,原先XP上能用的,在Vista上都能用。

后来升级了Win7。这个系统明显是Vista的延续,但它跟Vista的“非主流”不同,一眼就能看出它会成为爆款——视觉效果统一因而看上去更完善,人性化的程度也比Vista上了一个台阶(比如延续到如今Win10的任务栏设计),吃资源的程度跟Vista差不多甚至更少(其实Vista也挺冤的,毕竟到Win7时代,电脑的硬件水平都上去了)。

不过Win7带给我的惊艳感远不及Vista,这就像一个吃惯了窝窝头,突然吃到白面馒头的人,尽管他以后还会吃到香喷喷的米饭乃至各种山珍海味,但无论多美味多珍贵的食物,都难以让他再次体验白面馒头进入口腔时带来的冲击。

THE END